山瑞鳖主要生活于山区的江河、山涧、溪流和水塘中,尤喜栖于清澈流动的山涧溪流中。山瑞鳖虽然喜欢生活在水里,但它并不是水生动物,每隔一段时间必须浮出水面进行呼吸,而且必须要爬到岸边晒背(白天喜欢在岸边晒太阳)。它是肉食性动物,常到岸边和湿地觅食,以软体动物、蛙类、甲壳动物和鱼虾等为食,最喜欢的食物就是腐臭的动物尸体,臭猪肝是它的最好的美食。
山瑞鳖原产于中国和越南。毛里求斯、美国(夏威夷群岛)有引种。在我国广泛分布于广西、广东、贵州、云南、海南、香港、台湾等省。在国内又属广西的西部地区生存数量最多。
中华鳖才是真正的甲鱼,一直作为上等食材。我国自古就有钓甲鱼的习惯,而且钓法简单,不用一直守钓,施钓后隔几个小时甚至一天后才去收钓。至于钓法,就是文章开头的一段,臭猪肝是它的至爱,垂钓时会把新鲜猪肝弄臭。只要水域里有甲鱼的存在,在此施钓的话,能保证甲鱼吃钩。但这种钓法,最遭殃的就是山瑞鳖,钓到被走上饭桌。
其实,如果仔细看一下它们,山瑞鳖与中华鳖有明显的区别。虽然山瑞鳖的外形与俗称“甲鱼”的中华鳖十分相似,呈圆形。但山瑞鳖的体形明显比甲鱼大,而且较为肥厚。头部也明显不一样,山瑞鳖头部较大,颈部较长,呈圆锥形,为乌黑色或黑绿色,吻部向前突出,并形成管状吻突,鼻孔开口于吻突端。
至于脚爪的区别,山瑞鳖的指、趾间满蹼,均具3爪,中华鳖前后肢各有5趾。还有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皮肤上的粒状物,山瑞鳖颈的基部两侧和背甲的前沿各有一团肉质鼓钉状突起的大瘰粒,背盘前缘有一排粗大的凸粒,呈深绿色,上有黑斑,腹部白色,布满黑斑。这些特点,完全可以与中华鳖区别开来。
山瑞鳖属卵生动物,在中国广西、广东等省每年5-10月是山瑞鳖的产卵季节,产卵旺盛期在6-7月。成年的山瑞鳖一年可产卵1~2次,有个别个体可以产卵3次,每次产卵5-15枚,大的个体每次可产卵20多枚。这样算下来母体每年至少产卵30枚以上,按理来说不会走向濒危的地步,为什么会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呢?
主要还是人为因素,中华鳖精大家都听过。正是由于其经济价值高,人们又把山瑞鳖当成了甲鱼看待。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乱抓乱捕甲鱼的现象在民间一直存在,直至今时今日为止,依然还很流行钓甲鱼。中华鳖目前养殖力度大,野外生存数量多,完全可以垂钓捕捉,但山瑞鳖受尽了苦头。
还有就是产卵场地人为的破坏,山瑞鳖的繁殖后代具有一定的特别,只能在水深0.5米以上的水底进行交配,然后会爬上河滩(而且只能是傍晚时分才会爬上岸),在岸边寻找潮湿疏松的沙土地带挖窝产卵。由于各种拦坝河水上涨,各种沙地被毁灭,破坏了原有的产卵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30593857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页网址:https://www.hao974.com/baike/7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