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白砂糖好?
去年我们评测了市面上的白砂糖,其实白糖也是分“三六九等”的,简单来说分四个等级:精制、优级、一级、二级。从左到右等级依次降低
▲ 白糖等级信息
我们当时给出的建议是:尽量购买等级高的白砂糖,因为等级越高的白砂糖,各项指标要求越严格,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卫生指标就是——二 氧 化 硫,等级越高的白糖,二氧化硫残留应该越少。
▲《GB/T 317-2006 白砂糖》截图
为什么会有二氧化硫残留?
白砂糖由甘蔗生产,甘蔗汁并不是白色的,所以,要经过脱色、澄清,才能变成白色的糖,直接熬制不脱色,那就是红糖了。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亚硫酸法和碳酸法,前者会产生二氧化硫,后者产生二氧化碳,亚硫酸法成本更低,所以被多数白砂糖生产采用,但是会有二氧化硫残留
然而,今年9 月开始,白砂糖的新国标 GB/T 317-2018 生效了,我们仔细认真的阅读了新的标准却发现……已没有二氧化硫(指标要求)的身影,只留了一句“食品安全要求,应符合 GB 13104”
▲ 新国标截图
GB 13104 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糖》的标准,也就是所有的食用的糖的标准,遗憾的是,这个标准总共 3 页,里面并没有二氧化硫的要求,可能会和二氧化硫相关的,就是下面这句话了:
▲ 新国标截图
没错,“二氧化硫”被归为食品添加剂中了,我又去翻看了食品添加剂的国标 GB 2760。不容易啊,终于看到了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二 氧 化 硫!!!
▲ GB 2760-2014 截图
该标准中只有食糖大类,限量为 0.1 g/kg,也就是 100mg/kg,这比老国标最低等级要求的 30mg/kg,还放松三倍多,比精制白砂糖的要求(6 mg/kg),更是松了十几倍。我们把老国标里的精制白糖的二氧化硫要求再贴一遍,看看这个标准是怎么退步的。
▲ 6,之前最严的要求是——6 mg/kg
最尴尬的是,白砂糖等级划分的指标里,二氧化硫这一项,没有了,没了!
也就是说,从此以后,普通消费者再不能仅凭标签上的“等级”,来选择“低二氧化硫”的白砂糖了,想买到低二氧化硫的白砂糖,或许只有用检测来证明了。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白砂糖等级不再以二氧化硫为依据?为什么含糊其辞模糊定义?为什么要抹杀消费者唯一能够表面识别的权利?
我们不知道答案,只能猜想,或许,是低成本的硫化制糖界“统一”了标准?或许是二氧化硫的危害被“刻意忘记”?我们知道,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更好(贵)的技术,使白砂糖产品不含硫了,按说现在应该更多的引进先进的技术,同时提升标准,更加严格要求,怎么反而放宽了二氧化硫的限量要求,实在是看不懂这波操作。
看不懂就对了,标准制定单位绝大部分都是制糖企业,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 新国标制定单位
这个新国标实行后,二氧化硫只要 100 mg/kg 以下就行,要知道,按照之前的标准,最低的二级白糖都要做到 30 mg/kg 啊,不是整天喊消费升级么?这种做法到底是升级还是jiang级?这不是把我们消费者当傻子么?
或许真的应验了之前网上的说法——做消费升级的不一定赚钱,做消费jiang级的很可能赚钱,喊着消费升级口号,实质做消费jiang级的,才是最最赚钱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30593857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页网址:https://www.hao974.com/baike/7668.html